中国人对传统的生活方式,有一份独特的感悟。有汲汲营营,度日如年者,就有活色生香,安之若素者。前者借生活谋求物质,后者借物质丰足人生。
有识尽风波主动退役者,如陶渊明;有科场受挫索性布衣者,如唐寅;有无心爵禄弃巾山居者,如陈继儒……
他们在清修生活中,依旧情趣丰沛。
一个人是否懂得生活,当看其日常爱好之深浅。哪怕不贵不显,但其爱好之丰富,生活之高雅,足以在物欲横流的人世间,拂出一方空灵的净土。
一个人有爱好,发自内心地喜欢一件事情,在获得无穷乐趣的同时,也调养出热爱生活的真性情,再普通的日子,也能过出妙趣横生的诗意。

■ 有爱好的人,生命更开阔
一个人有爱好,更容易摆脱平庸。大多数人的生活平淡乏味,在那些柴米油盐,一地鸡毛的时光里,是兴趣爱好,给了我们平衡人生的支点。
很多时候,爱好对于一个人,并不一定是什么“有用”的东西,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可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咂摸出一丝甜味。
无论看书、习字、养鱼、种草、旅游、登山……这些看似无用的兴趣爱好,才真正决定了生活的品质。
当人有了爱好时,便能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之外,开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爱好无关乎功名利禄,只关乎内心的欢喜,生活因此变得活色生香。
有句格言讲: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培养一门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你沉浸其中而怡然自得时,便遇见了那个生命状态更美好、更开阔的自己。
■ 有爱好的人,待人更深情
郑板桥癖好兰竹,“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他以兰竹为知己,常常在画中诉衷情。他在画上题诗:
君是兰花我竹枝,山中相对免相思。
世人只作红尘梦,哪晓清风皓露时?
对物尚且如此深情,待人又怎会薄情寡义?
有爱好的人,往往是乐观开朗的。他们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事物,生活中负面的东西对其影响便小了,很少产生消极的情绪。他们从生活中积攒力量,为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 有爱好的人,精神更坚韧
有爱好的人,始终对生活有着自己的坚持,有着支撑他们的东西,所以即便处境艰难,也不会对生活失去希望。
年轻时的汪曾祺,19岁在云南念大学时,曾经遭遇失恋。据说遭遇情伤的他,两天两夜没有起床。
好友朱德熙担心他,带着一本字典去他宿舍,叫他吃早饭。两人来到大街上,把字典卖了,各吃了一碗一角三分钱的米线,可能是米线的味道太好,吃货汪曾祺顿时心情舒畅。
因为有热爱的东西,所以心底总是存着一丝暖意,自愈能力便比旁人也强上一些。
很喜欢汪曾祺先生的一段话: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