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多有收藏爱好,“老家具、老物件”成了一种潮流。但是,只要是有价值的旧物就会有人作伪,那该怎么去鉴别呢?

一般在使用者的手经常抚摸位置,会出现自然形成的厚包浆,其它较少抚摸到的位置包浆相对薄许多。旧时中国大多居家平房,使用青砖或泥地,地气潮湿,木质家具腿脚若不使用铜脚套,一般都直接摆放在青砖或泥地上,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受地气侵蚀的情况,且四腿受蚀靠近墙角的最伤,靠墙面的次之,外面的两只腿脚好些,但肯定受蚀,且都不均匀。老旧的桌子和闷户柜等,底板和抽屉板常常有一股仿不像的旧气。常常有涂哑光黑漆、自然剥落、断漆纹的,绝对没有一丝火气。再则看抽屉侧板,在侧面应该有倒角线以免伤手。还有一点很重要,看老旧家具的明暗榫头,过去的榫眼都是方的,锁住榫头的是梢子。老旧家具都是通过手工开料、手锯,刨制,和现在机器开料迥异,做出的纹饰并不对称,即或高手也会带来手工瑕疵。型制上大方向没问题,细节处并不如当今家具对称。由于老旧家具的硬木材质暴露在外,天然地自我呼吸收缩木纹木筋,老旧家具表面往往高低不平。老旧家具的榫头也会有天然的收缩,打开铰接处可见铰接面的自然变形及出头榫的榫头收缩、外露表不再与器物表面同一平整。有些藤面椅子,原来的藤面烂掉了,会留下穿藤的眼子,翻过来就可以看到。(注明:有些老旧的民国布面椅子翻新后,原有的椅圈会留下密密麻麻的钉眼,这种椅子就是老的布面椅子翻新的。)老家具的铜活件如果是原配的,应该被手摩挲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铜活件包括面页、合页、铰链、拉手、包角、镶条、锁面等,有些材质较好的家具还会选用白铜打造,时间长了会泛出幽幽的银光,令人遐思。有些铜活件上会錾出各种图案,有动物、花卉、吉祥字符等,工艺精湛。有些民间意趣非常浓厚的图案上,还可以分辨出地域风情和时代风尚,具有珍贵的人文资讯。一些铜活件离今时间太长久,虽然可能由于保存环境干燥、密闭、缺乏人手抚摸接触等情况没能生成包浆,却会由于当时铜活件材质比不上如今电解铜质精纯配比均匀,而更容易留下自然锈蚀的痕迹,在手工提炼、打制的非均质铜活件材质表面,不经意处冒泛出点点绿锈,或者表面上像腐蚀版画的板子那样由于受空气或汗水侵蚀消融、人工断续伤治,出现高低不平甚至自然老旧残损,这些都是鉴别老家具真伪关键之一。从风格和雕刻水平上考察。过去家具制作在工时上放得宽松,工匠的心态也相当平和,精雕细刻,圆润自然。明式古典家具的纹饰为当时代的图案,即或仿上代所谓吉祥图案,也有随潮流喜好变形等等,此类在螭龙麒麟动物纹、牡丹花草纹中所见最多,彼此搭配也相对固定,而清一代多重吉利口彩图案大不同,和同代的其它器物、书画、墓葬明器相印证,也是断代利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