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案类家具是中式家具里品种最多的一类,人们常将桌、案、几并称,如明代张自烈《正字通·木部》中记载:“桌,呼几案曰桌。” 严格来说,桌、案、几是不同器型的家具,它们在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古代家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中桌案类的发展更是代表了明清家具,尤其是桌案作为文化平台更是受到了自古到今文人雅士的推崇和竭力优化,桌案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进程的一个解读。 同其他床榻椅具类家具的发展史一样,桌案类家具也经历了从低到高、从简入繁的过程。 桌案作为家具中的大器,其结构的维稳是至关重要的,桌案类的发展系统规范化得益于榫卯结构的完善。 高而直立--桌 桌,在古代也写作“卓”,取其高而直立之意,是一种上有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的桌面,下有腿足的家具。 按形制来分,有方桌、长桌、圆桌、半桌;按用途来分,则有供桌、炕桌、琴桌、棋桌、茶桌、酒桌和书桌等等。 在应用上,也没有特别严格的礼制要求,而是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均有所见。 桌类家具能够达到实用与观赏的双重效果,在古时居室陈设中也较为常见。 我们从明清时期的古画中可以看到,它们的用途非常广泛,既实用又能凸显出品位,具体到斋、房、堂、室,都有详细描述。 不同形制的桌式,在室内的布置有一定的格局。 八仙方桌或者四仙方桌比较正统,宜设于厅堂中;圆桌使用者的身份不高,相对比较有随意性,位置因地制宜;供桌主要摆设于庙堂、家祠,作祭祀之用,常供设香炉、蜡竿和供品。


肃穆庄严--案
案和桌在形制上有本质区别。
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而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
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为桌。
案的种类有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等。
除了形制上的区别,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在于精神层面上,案的等级比桌高。
宋代及以后,桌在趋于实用的过程中,与案逐渐发生了分野。
桌的实用功能越大,其陈设功能就越低,相反,案的实用功能降低了,其陈设功能则增加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对也较高。
宋代案在功能上呈现出多样性,如画案、供案、书案、棋案、柜案、食案、花案和办公案等,堪称形形色色。

怡情雅趣--几
人们常把几和案并称,譬如唐代诗人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扣关无僮仆,窥屋唯案几。”
几与案形制不同,长短大小相差无几,但多呈长条形。
几是古代人们坐时依凭的家具,案是人们进食、读书写字时使用的家具,这些家具的形式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拥有特定的制式了。
案几的出现受到了唐代“燕几”的启发,并随着使用的要求有所改变而成的,燕几是唐代创制的,专用于宴请宾客的几案,其特点是可以随宾客人数多少而任意分合。
案的造型突出表现为案腿不在四角,而在案的两侧向里收进一些的位置上,两侧的腿间大都镶有雕刻各种图案的板心或各式圈心。
几类家具与传统文化最为密切的当属礼文化。
《周礼·司几筵》中关于几的礼制就提到,“司几筵掌五几、五习之名物,便其须知与其位”,五几的不同装饰代表不同的地位等级,行使不同的礼仪。
在崇尚礼制的传统中国,它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香几和香文化,茶几和茶文化无不诉说着几类家具厚重的文化。
总而言之,桌是日常常用的家具,案是在隆重的场合使用的家具,而几则是在休闲的场合使用的家具。
几类家具是最简单和原始的,桌案类家具实则是几类家具在造型和功能性上的发展和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