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春晓·动态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

浏览次数:    时间:2025-08-18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图1)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图2)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图3)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图4)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图5)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图6)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我愈发向往古人那份淡泊与安宁。许多文人雅士一生清简,却必为自己留一间书房:不为功利,只为心安。推门而入,尘念似被搁在门外。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图7)

在我心里,书房首先是一处“养气”的所在。读几页书,像给思绪洗尘;焚一缕香,气息便慢下来。它不是展览间,更不是工作台,而是灵魂歇脚的栖身处。

我喜欢“简而不减”。这个“简”,是删繁就简后的丰盈,不是草率的空。案上只留当日所需:一方砚、一盏茶、几册正读的书。多一物便扰,少一物则欠,恰到好处最难得。

书房之器,既要好用,也要成其审美。我偏爱木的温度:紫檀沉着,花梨温润,不必雕饰繁缛,线条要清,分寸要稳。经年抚触,边角会被时光打磨出圆润的光泽。

书房之香,是墨香与书香相叠。文房四宝静置案头,笔要顺手,纸要吃墨,砚要养得住光。书架上陈列经史子集与诗词文选,不求塞满,愿留三分空白,让目光与呼吸各有去处。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图8)

我总喜欢在案旁置一盆菖蒲,再拈几块清奇小石。与素墙相映,宛若一幅袖珍山水,静默而有生气。墙上挂一幅极简水墨,寥寥数笔,留白处恰好安放心事。

器物的安放,古人看得极重。李渔言:“器玩未得,则讲够求;及其既得,则讲位置……有才不善用,与空国无人等也。”我时常记取:器物之美不独在其貌,更在得其所。方圆曲直、齐整参差,皆要“就地立局,因时制宜”。

好的书房,既有曲径通幽,也有豁然开朗。入门不过数步,便能见一处静景;回身抬眼,又得墙上一隅清朗。既收纳自然之大气,又不失一缕禅意之淡。如此,行与止之间,自有气韵往来。

我常在书房里做一件极简单的事:静坐片刻,翻书数页,茶至微苦见甘处放下,再写几行字。字也许不见工,但心意已见稳。日复一日,躁绪不觉便被纸墨化开。

古人的书房,总带着故事。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琴、一棋、一壶酒,再加上一个闲人自己。读到此处,我常想:书房真正的主角,永远是“我”与时间。米芾嗜石,曾“拜石”成癖,我不敢学其痴,却懂石之清癯可澄神;王羲之会于兰亭,曲水流觞,兴到便诗成,书房里的一花一木,亦可成我小小的兰亭。

四时在书房里都有踪影。春看新绿,夏纳清风,秋添墨香,冬守热茶。古人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有琴、诗、书、画、香、酒、茶为伴,不必一应俱全,只要其中几味在场,气象便自不同。

我渐渐明白,书房是一面镜子。镜的那头,是主人的品格与取舍。器物可以朴素,但要经用;格局可以简洁,但要顺手。门好开,灯不烈,椅背托得住脊梁,才谈得上“心平手顺”。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当书香与墨香在这小小空间里交织,我与自己对坐,与天地相望。到夜深,合书熄香,万籁俱寂,只余心上微光不灭。那一刻我知道:这方寸之间,已涵盖我的山河。

书房之美,在其意境;意境之成,在器物有度、人心有定。愿我们都能为自己留出这样一隅——从容、洁净、简而不减;让日子慢下来,让浩然之气在静中生长。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图9)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图10)
END

书房记:简而不减的清欢(图11)
春晓木艺官网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广东春晓木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港前路293号
粤ICP备17161131号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早8:30——晚5:30
电话:020-82488489
传真:020-82489199